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達令草原上,我的家族經營牧場已經快60年了。我是伊萊亞斯·科爾,現在負責牧場的鮮奶運輸環節。熟悉澳洲乳業的人都知道,我們這里的牧場離奶廠普遍遠,我家到合作的奶廠更是要走180公里的路,其中有40公里是未鋪裝的鄉間小路。以前用的兩輛
鮮奶運輸車,較讓我頭疼的就是兩個問題:一是顛簸路上罐體容易變形,二是罐內溫度控制不準,夏天經常有鮮奶因為溫度超標被退貨。直到去年秋天換上新東機械的
鮮奶運輸車,這些麻煩才終于成了過去式。
第一次見到新東的罐車時,我特意讓司機把車開到牧場的檢修棚,自己爬進去檢查了防浪板。我用手摸了摸防浪板和內膽的連接處,沒有任何凸起的焊痕——工程師說這是液壓凸面成型后全焊接的,還焊了一圈弧形的沖洗護邊,按照澳洲食品級標準做了六道打磨拋光。“您試試用高壓水槍沖,不管是角落還是連接處,都不會有奶漬殘留。”工程師邊說邊示范,我看著水流順著光滑的罐壁流下來,心里暗暗佩服:以前舊車的防浪板是直角的,每次清洗都要拿刷子伸進去刷,還總刷不干凈,時間長了容易滋生微生物,現在這個設計確實省心。
夏天的昆士蘭能熱到40℃,以前舊車的溫度顯示總是不準,有時候罐內實際溫度已經到了8℃,顯示屏上還顯示6℃,等運到奶廠檢測,整罐奶都得降級處理。新東的車裝了兩個溫度探測器,一個在罐尾的電子屏上實時顯示,另一個是壁掛式的無紙溫度記錄儀。我特意試過,把記錄儀用USB線連到筆記本上,能看到24小時內的溫度曲線,精確到每分鐘——有一次中午運輸時,罐內溫度升到了5.5℃,記錄儀還自動標了紅色預警,司機趕緊打開制冷系統,沒過10分鐘就降回了4℃。現在每次奶廠要溫度記錄,我不用再翻厚厚的紙質臺賬,插個U盤就能導出,奶廠的審核員都說:“科爾先生,你們的溫度管理比很多大型牧場都規范。”
還有罐體加強筋的設計,我算是親眼見識了它的耐用性。今年1月,我們這里下了場罕見的暴雨,鄉間小路積了不少泥坑,司機不小心把車開上了一個土坡,罐體側面蹭到了石頭上。當時我心想“完了,肯定要變形”,結果到奶廠后檢查,蹭到的地方只是掉了點漆,U型加強筋一點沒彎。后來新東的售后工程師來看過,說這個加強筋是3mm不銹鋼一次碾壓成型的,受力均勻,只要不是嚴重碰撞,根本不會變形。反觀以前的舊車,去年只是蹭到了路邊的護欄,加強筋就彎了,還導致內膽焊口裂了個小縫,漏了20升奶。
較讓我驚喜的是側下部人孔的安全設計。以前舊車的人孔在罐頂,每次進罐檢測都得搭腳手架,有一次我的侄子爬上去時踩空了,幸好抓住了護欄才沒摔下來。新東的人孔在側面,高度剛好到成年人的胸口,打開透明的有機玻璃蓋板就能進罐,里面的硅膠密封圈密封特別好,就算罐里裝滿奶,也不會有一滴漏出來。上個月奶廠來檢查罐內衛生,質檢員站在地面上就能看清罐里的情況,不用再登高,還夸我們的人孔設計“既安全又衛生”。
現在我們牧場的鮮奶損耗率從以前的5%降到了2%,每月能多賺近2000澳元。有時候鄰居牧場的老板來參觀,看到我的新東罐車,都會問我“這車到底好不好用”。我總是指著罐尾的溫度顯示屏和側面的人孔說:“好不好用,看這些細節就知道了——能把小事做到位的廠家,造出來的車肯定差不了。”對我們這些“鮮奶擺渡人”來說,新東
鮮奶運輸車不僅是一輛車,更是我們和奶廠之間的“信任橋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