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制冷機組是設備的“心臟”,其狀態直接影響降溫速度和能耗。日常保養需圍繞“清潔、壓力、油液”三個關鍵詞展開。
- **冷凝器:定期“洗澡”,散熱無阻**
風冷冷凝器的散熱片容易積累灰塵、絨毛等雜物,導致散熱效率下降——表現為制冷量降低、壓縮機排氣壓力升高。需每周用高壓空氣(壓力0.3-0.5MPa)從冷凝器背面吹掃,清除表面污垢;若環境多塵(如牧場),應縮短至每3天一次。
水冷冷凝器需保證冷卻水量充足(進水壓力0.15-0.3MPa),并每月檢查水質:若水中雜質多,需加裝過濾器,避免管道堵塞;長期不用時(如冬季),需排盡內部存水,防止結冰脹裂管道。
- **壓力檢查:關注“高低壓”,及時查漏**
每周觀察高、低壓表壓力:正常運行時,低壓(吸氣壓力)隨奶溫變化(如奶溫5℃時約0.3MPa,30℃時約0.55MPa),高壓(排氣壓力)對應為1.45MPa、1.8MPa(參考表1、表2)。若壓力異常(如低壓過低、高壓過高),可能是制冷劑泄漏或堵塞,需聯系售后檢測,避免壓縮機因“缺氟”或“過載”損壞。
- **冷凍油:定期“換新”,潤滑無憂**
壓縮機內的冷凍油(谷輪專用)負責潤滑部件、密封間隙,油質劣化會導致磨損加劇。首次運行時廠家已加注新油,之后需每年更換一次:先回收制冷劑,再從壓縮機的加油閥放出舊油,加入等量新油(參照設備手冊的油量標準)。更換時需注意:油質若呈黑色或含有雜質,說明系統可能有污染,需同時清洗系統。

攪拌系統由電機、減速機、攪拌器組成,長期運轉易出現漏油、異響等問題,保養重點是“潤滑、清潔、緊固”。
- **減速機:油位“不缺”,密封“不漏”**
減速機內的齒輪油是潤滑核心,需每月檢查油杯油位:若油位低于刻度線1/3,需添加同型號齒輪油(如220號工業齒輪油),避免齒輪干摩擦。
若發現減速機外殼有油漬,可能是密封墊老化——需停機后松開固定螺栓,更換新的耐油密封墊(建議選用丁腈橡膠材質),再均勻擰緊螺栓,防止再次泄漏。
- **電機:清潔“防塵”,軸承“防卡”**
攪拌電機表面若積塵過多,會影響散熱,導致電機過熱燒毀。需每周用干布擦拭電機外殼,每季度用壓縮空氣吹掃電機散熱孔內的灰塵。
電機軸承在運行2000小時后(約1年),需檢查是否有異響或振動:若有,說明軸承磨損,需拆卸電機更換同型號軸承(建議選用人本、SKF等品牌),更換時需添加耐高溫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)。
- **攪拌器:葉片“無變形”,連接“無松動”**
每月檢查攪拌器葉片是否變形、連接螺栓是否松動:若葉片變形,會導致攪拌不平衡,加劇電機負荷;螺栓松動則可能導致葉片脫落,撞壞罐體。發現問題需及時校正葉片或擰緊螺栓,必要時更換葉片(材質為SUS304不銹鋼)。

罐體是牛奶的直接接觸部件,其清潔度和保溫性能至關重要,保養需兼顧“衛生、防腐、保溫”。
- **CIP清洗:每次用后“徹底洗”**
9LG-3A-ZX配備CIP全自動清洗系統,每次放奶后必須啟動清洗:先沖洗掉殘留牛奶,再依次用熱水(80-85℃)、堿液(2-3%NaOH)、酸液(1-2%硝酸)循環清洗,較后用清水沖洗至中性(pH=7)。
注意:清洗時需確保清洗液覆蓋罐體所有內壁,尤其是蒸發器表面和攪拌死角;每周需拆下人孔蓋,手動檢查清洗效果,避免殘留污垢滋生細菌。
- **外殼與內膽:防刮防腐,保持光亮**
內膽和外殼為SUS304不銹鋼,若接觸酸性或堿性物質(如未沖洗干凈的清洗液),可能導致表面腐蝕。需每月用中性清潔劑(如洗潔精)擦拭外殼,用軟布清潔內膽,避免用鋼絲球等硬物刮擦,防止破壞不銹鋼表面的鈍化膜。
若發現內膽有輕微銹斑,可用細砂紙打磨后,涂抹食品級不銹鋼鈍化膏,恢復防腐性能。
- **保溫層:避免破損,防止“冷橋”**
罐體的聚氨酯保溫層若破損(如外殼被撞擊開裂),會導致冷量流失,增加能耗。需定期檢查外殼是否有凹陷、裂縫,若發現破損,需及時用聚氨酯發泡劑修補:先清理破損處,注入發泡劑,待固化后修整表面,確保保溫層完整。

除日常保養外,建議每年請廠家售后進行一次全面檢修,內容包括:
- 電器控制系統: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接觸器觸點是否氧化,校準溫度傳感器;
- 制冷系統:檢測制冷劑純度,排查微漏點,抽真空補充制冷劑;
- 安全裝置:測試缺相保護、過載保護是否靈敏,確保安全標志清晰完整。
維護保養沒有“捷徑”,但有“規律”——堅持“小問題及時修,大問題提前防”,才能讓牛奶制冷罐始終高效運轉,既保障乳制品安全,又降低長期使用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