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盛夏,天潤牧場擠奶廳外溫度逼近36℃。剛擠出的原奶以35℃進入新東9GRW-12型制冷罐,2小時17分鐘后,溫度穩穩落到4℃。
“過去用老式冷排,夏天要3.5小時才降到6℃,脂肪上浮、細菌波動,每月總有5~6噸奶因指標波動被降級處理。”牧場設備主管馬亮亮指著電腦曲線圖說,“換上新東罐后,半年內這一數字歸零。”

新東制冷罐的80 mm聚氨酯整體發泡層,24小時自然回溫僅1.3℃(國標≤1.5℃)。馬亮亮算過一筆賬:
- 老罐每天多耗電26 kWh;
- 新罐每月為牧場節約電費≈3500元,一年就是4萬多元。
“省下的電費,夠給100頭奶牛做全基因組檢測。”他笑言。
3. 激光焊縫+雙區蒸發板,告別‘冰晶刺破脂肪球’
過去較頭疼的是“結冰點”——奶液一旦局部低于0℃,脂肪球膜破裂,口感變腥。
新東專利激光焊縫讓內壁粗糙度Ra≤1.0 ?m,沒有傳統點焊的弧坑;再配合高低溫雙區蒸發板,罐底-2℃、側壁2℃,冰晶不再野蠻生長。
“現在做巴氏奶,口感指標‘鮮甜值’穩定在9.2以上,比國標高1.4個點。”天潤乳品研發中心主任周倩在品鑒會上給出數據。

凌晨1:30,牧場清洗工阿依古麗按下“一鍵CIP”,兩個旋轉噴淋球在罐內畫出360°水幕,堿洗、酸洗、熱水消毒全程38分鐘。
“以前刷罐要3個人、90分鐘,還擔心死角殘留。現在我去照顧新生犢牛,奶罐自己洗澡。”阿依古麗說。
系統自動記錄清洗時間、水溫、電導率,數據直連天潤總部后臺,一旦出現偏差立即報警——真正做到了“每一滴奶都可追溯”。
5. 從95%到100%,牧場經理寫下新的KPI
去年天潤原奶微生物指標合格率95%,今年目標98%。結果,新東制冷罐投運第5個月,合格率就沖到100%,乳脂、乳蛋白波動范圍縮小30%,牧場直接拿到集團“質量金牛獎”。
“設備升級不是成本,是較劃算的投資。”天潤牧業總經理王軍鋒在頒獎現場宣布:2026年底前,天潤全部12座牧場將完成新東制冷罐替換。

新東機械,用科技把對品質的苛刻寫進每一道焊縫、每一次降溫曲線,只為讓中國的孩子喝上更安心的一口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