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
鮮奶運輸車而言,“清潔”二字的重要性不亞于“保鮮”。罐體內部的任何殘留或細菌滋生,都可能導致整罐牛奶變質,造成巨大損失。新東鮮奶半掛運輸車的清洗流程,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,實則是一套經過嚴格驗證的“衛生密碼”,確保每一次運輸都從“零污染”開始。
清洗流程的第一步是“物理清潔”。卸車后立即用常溫水沖洗罐體3-5分鐘,目的是清除表面殘留的牛奶——若殘留時間過長,牛奶中的蛋白質會凝固在罐壁上,形成難以去除的污垢。沖洗時需啟動CIP清洗裝置,讓高壓水流通過罐內的噴淋球全方位噴射,確保罐體頂部、底部和隔板縫隙都能被沖洗到。這一步看似基礎,卻是防止細菌滋生的第一道防線。
第二步的化學清洗是去除頑固污漬的關鍵。采用75-80℃的熱堿性洗滌劑(如0.8%-1.2%的氫氧化鈉溶液)循環10-15分鐘,利用高溫和堿性環境分解蛋白質、脂肪等有機殘留物。溫度的控制尤為重要:過低則去污能力不足,過高可能導致蛋白質變性更難清除。循環過程中,洗滌劑會通過罐體的循環管路形成閉環流動,確保每個角落都能接觸到溶液,這種“無死角”設計是衛生保障的核心。
酸液中和環節常被忽視,卻必不可少。用65-70℃的硝酸溶液(濃度0.8%-1.0%)循環,既能中和殘留的堿性物質,又能溶解罐壁上的礦物質沉淀(如鈣、鎂離子)。這些沉淀若長期積累,會成為細菌滋生的“溫床”,影響牛奶品質。酸液循環后需再次用常溫水沖洗,直至罐內pH值呈中性,避免殘留的酸液腐蝕罐體。
較后的高溫消毒是“終極保障”。用90-95℃熱水循環3-5分鐘,通過高溫殺滅可能殘留的細菌、霉菌等微生物。消毒后必須打開人孔和所有閥門,讓罐體自然通風冷卻——這一步驟至關重要,若密閉冷卻,罐內會因溫度驟降形成負壓,導致罐體變形。同時,通風能防止冷凝水殘留,避免二次污染。
清洗后的檢查同樣嚴格。操作人員需通過人孔進入罐體(需佩戴安全裝備),檢查內壁是否有殘留污漬,噴淋裝置是否通暢,密封膠圈是否完好。對于長期運輸鮮奶的車輛,建議每季度進行一次“盲樣檢測”——即清洗后取樣檢測罐內微生物數量,確保符合GB 19301-2010《生乳》標準中“菌落總數≤2×10?CFU/mL”的要求。
鮮奶運輸車的清洗流程,是食品安全生產鏈的重要環節。從物理沖洗到化學分解,再到高溫消毒,每一步都凝聚著對食品安全的極致追求。正是這套嚴謹的“衛生密碼”,讓牛奶在運輸途中始終保持純凈,較終安全抵達消費者的餐桌。